XM官网
白银文章

新股前瞻|海光芯正:营收高复合增长,“AI热”背后仍不乏成长困扰

Source:

近年来,AI热人工智能(AI)行业的新股芯正快速发展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和能效提出了新挑战。全球AI数据中心的前瞻建设加速以及技术不断迭代,推动光模块行业高速增长,海光合增后仍吸引众多企业加入。营收

在此背景下,高复光电互连产品供应商北京海光芯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光芯正)于10月3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长背成长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不乏公司计划将约51%的困扰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张与自动化升级,约37%用于新产品与技术研发,AI热约2%用于市场推广及海外拓展,新股芯正约10%作为营运资金,前瞻以巩固其在硅光子光模块领域的海光合增后仍竞争优势,抓住AI带来的营收行业机遇。

全球第十大专业光模块提供商

根据招股书,高复海光芯正成立于2011年,原为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更名。公司专注于光模块、有源光缆(AOC)等光电互连产品,广泛应用于AI数据中心,支持高速、高密度的数据传输。

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海光芯正按2024年收入计占全球专业光模块市场份额0.7%,位居第十,同时是2022-2024年收入增长最快的前十大厂商之一。在全球及中国专业AI光模块市场中,海光芯正分别排名第六及第五,市场份额为1.8%。

在收入结构中,光模块占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68%、70.6%、68.5%及69.3%;AOC产品占比波动于12.5%-26.3%之间,2025年上半年达26.2%;其他产品(如光电元件及原材料)占比相对低,2025年上半年为4.5%。

根据官网信息,海光芯正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技术门槛,以硅光子技术为核心,构建从芯片设计到光模块制造的全链条技术;其次是优质客户资源,通过联合设计制造(JDM)模式与领先互联网企业深度绑定,构建市场壁垒;最后是成本控制,其硅光子芯片采用“Less change CMOS”设计,流片成本较海外降低30-40%,光模块整体成本比竞争对手低20-30%。

面向未来,公司重点发展三大技术方向:1.6T、3.2T及更高速率的光电互连产品,满足AI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吞吐量需求;近封装光学(NPO)及共封装光学(CPO)等提升能效的技术;以及PCIe AEC和AOC产品以提升光电互连的传输带宽。

收入高速增长,盈利待改善

得益于AI数据中心对光模块的强劲需求,海光芯正收入实现高速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3亿元、1.75亿元、8.62亿元及6.98亿元,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9.6%。但是,公司尚未盈利,净亏损从6020.9万元增加到3485万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2亿元。

销售成本高企导致毛利率下降。2023年毛利率下滑至负17.9%,2024年轻微改善至11.8%,但2025年上半年又降至6.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尚未实现正向流入,仍依赖融资活动。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48亿元。

行业高增长下的技术突围机遇

海光芯正的发展前景与光电互连行业的增长密切相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光电互连市场销售额预计从2020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3%。AI光模块作为核心细分领域,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82.2%。

中国市场在“东数西算”工程及AI数据中心建设的推动下,光模块市场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69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2.3%。硅光子光模块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预计2029年将达到2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7%。

行业趋势指向更高速、高集成和低功耗的光模块技术,海光芯正目前在1.6T硅光子光模块研发上已取得进展,其技术布局与市场发展方向契合。

作为AI光模块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海光芯正凭借硅光子技术的端到端能力、优质客户基础及快速增长的收入规模,建立了良好的竞争优势。上市后,公司将通过资本市场加速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

尽管公司仍面临盈利压力及高供应链集中度的问题,但随着规模效应、研发投入转化及产品结构优化,其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投资者应关注海光芯正在硅光子技术壁垒与行业增长红利之间的共振效应,同时需留意市场竞争及盈利改善的潜在风险。